全媒体设计工作坊丨神经认知实验方法的应用
2023年11月2日,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全媒体设计工作坊系列讲座”系列学术讲座第二期在惟新馆小影院举行。本次讲座由艺术与传媒学院陈静茜副教授主持,主讲嘉宾是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吕沛森,本次讲座主题为《神经认知实验方法的应用》,主要介绍神经认知实验方法及相关设备操作原理。
吕沛森工程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神经反射回路、神经元放电过程、能量代谢过程、血氧浓度变化等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给人以量化指标的技术原理,从而提升研究的科学性。
接下来,吕沛森工程师讲解了“眼动追踪”、“脑电信号检测”、“功能性近红外成像近”和“生理多导信号检测”这四种测量手段。
眼动追踪技术
“眼动追踪技术”是通过设备记录人眼反射的近红外光纤,来测量人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其依据的方法是瞳孔-角膜反射法,眼动数据的可视化形式有轨迹图、热点图;在解释眼动数据时,可以配合对被试开展访谈法来进行数据矫正。
脑电信号检测
“脑电信号检测”是脑细胞自发性、节律性、综合性的电活动。吕沛森工程师介绍了脑电产生和采集的原理以及脑电数据频谱分析,“脑电信号检测”常见设备有脑电波形图、能量激活地形图等。
功能性近红外成像
“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是一种利用近红外光的穿透性,使用激光发射和接收的方式在特定脑区形成香蕉型通路,通过计算两种血红蛋白吸光率的差异生成脑激活成像图的技术。吕沛森工程师向大家介绍了近红外的成像原理及其采集数据的过程。
生理多导信号检测
“生理多导信号检测”通过设备对人体的生理信息进行数据化采集,便于医生和研究者对人体的生理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他介绍了常用的生理信号,包含: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信号)、 EMG(Electromyography,肌电信号)、RSP(Respiration Signal Processing,呼吸信号处理)、SKT(Skin Temperature,皮肤温度)、 PPG(Photoplethysmography,非侵入性光学技术)、EDA(Electrodermal activity ,皮电活动)。吕沛森工程师向大家逐一介绍了这些生理信号的概念内涵,以及如何进行采集。
随后,吕沛森工程师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设计的思路,可遵循“确定研究的问题与对象——寻找相关理论——完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的步骤进行。他提醒同学们需要注重培养逻辑数学能力、神经生理基础、实验设计思路,并且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相关书籍。
最后陈静茜副教授为大家进一步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在新闻传播学方面近10年来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在提问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自己的课题研究提出了疑问。吕沛森工程师就神经认知实验如何在审美研究中应用、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途径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并告诉同学们多在自己的研究方式和理论上花功夫,坚守科研理想,勇攀学术高峰。
文案 | 丁熙桐
编辑 | 唐芳
责编丨路腾